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廣漢土壤墑情監測系統5個監測點覆蓋30萬畝
廣漢土壤墑情監測系統5個監測點覆蓋30萬畝
來源: http://m.szqiandai.cn/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5-09-22 閱讀次
土壤水份多不多?以前只靠感覺,不過現在卻有一套系統幫農戶監測。農戶只需打開手機進入系統便能知道情況。這就是廣漢市建立起來的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廣漢市5個監測點能覆蓋農田面積30萬畝。

“有一次外出交流學習,通過打電話得知農田墑情數據,對比農業局提供的限值范圍,發現缺墑(缺水),立馬聯系農業專合社成員,幫助澆水,減緩了旱情,確保玉米豐收。”說起這套系統,種植大戶王益金不斷稱贊。
受益的不僅是王益金一家,還有另一個種植大戶楊萍。她通過培訓得知,如果風向是從山區向壩區刮,小麥條銹病傳播就會比較厲害。通過登陸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發現,她提前安排噴施農藥,有效預發了條銹病的發生,而鄰近散戶麥田因沒有提前施藥,條銹病嚴重,造成不小損失。
“鑒于墑情監測系統的巨大作用,全市種植大戶積極申請加入,已有30余大戶獲批,相信隨著宣傳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農戶加入。”廣漢市農業局土壤肥料站站長陳道全介紹,該系統于2010年11月投入19萬元,在連山鎮建設遠程墑情綜合控制點1個,在和興、金魚、西高、松林等鄉鎮建設土壤墑情一般控制點4個,覆蓋農田面積30萬畝。
據了解,遠程監測設備能自動分段采集0-80cm土壤墑情實時數據(土壤含水量和溫度)和氣象數據(大氣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光照強度、降雨量等),并利用GPRS無線網絡實現數據遠程傳輸;監控中心自動接收、自動存儲各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到數據庫中,如果土壤水分超過預先設定的限值時,會立刻上報告警信息。同時,農業局土肥站工作人員每半月用便攜式土壤墑情檢測儀進行移動監測,與定點監測互相補充,定期發布土壤墑情簡報,預測墑情,指導農業生產。
據介紹,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用到的正是眼下“互聯網+”技術中最時髦的物聯網這項新技術。該系統能夠實現對土壤墑情(土壤濕度)的長時間連續監測。每個小時農戶都能看到最新的數據。它解決了以前農戶肥水管理全憑感覺的問題,讓農戶自己就能用“數據”種田,實現科學化種田。
被過濾廣告陳道全表示,全市種植大戶向農業局申請,就免費獲得土壤墑情實時監測系統的賬號密碼,到時通過互聯網即可獲得農田土壤墑情實時數據,甚至通過打電話,也能獲得土壤墑情實時數據的短信推送,既省時又省力。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廣漢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新模式,利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實現了全市糧食產量“十三連增”。2014年,全市水稻最高畝產801公斤,小麥最高單產達587.4公斤、創德陽市新高,平均單產352公斤、名列全省第一,油菜最高單產達314.8公斤、創四川省最高單產紀錄,榮獲四川省政府“豐收杯”表彰。

“有一次外出交流學習,通過打電話得知農田墑情數據,對比農業局提供的限值范圍,發現缺墑(缺水),立馬聯系農業專合社成員,幫助澆水,減緩了旱情,確保玉米豐收。”說起這套系統,種植大戶王益金不斷稱贊。
受益的不僅是王益金一家,還有另一個種植大戶楊萍。她通過培訓得知,如果風向是從山區向壩區刮,小麥條銹病傳播就會比較厲害。通過登陸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發現,她提前安排噴施農藥,有效預發了條銹病的發生,而鄰近散戶麥田因沒有提前施藥,條銹病嚴重,造成不小損失。
“鑒于墑情監測系統的巨大作用,全市種植大戶積極申請加入,已有30余大戶獲批,相信隨著宣傳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農戶加入。”廣漢市農業局土壤肥料站站長陳道全介紹,該系統于2010年11月投入19萬元,在連山鎮建設遠程墑情綜合控制點1個,在和興、金魚、西高、松林等鄉鎮建設土壤墑情一般控制點4個,覆蓋農田面積30萬畝。
據了解,遠程監測設備能自動分段采集0-80cm土壤墑情實時數據(土壤含水量和溫度)和氣象數據(大氣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光照強度、降雨量等),并利用GPRS無線網絡實現數據遠程傳輸;監控中心自動接收、自動存儲各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到數據庫中,如果土壤水分超過預先設定的限值時,會立刻上報告警信息。同時,農業局土肥站工作人員每半月用便攜式土壤墑情檢測儀進行移動監測,與定點監測互相補充,定期發布土壤墑情簡報,預測墑情,指導農業生產。
據介紹,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用到的正是眼下“互聯網+”技術中最時髦的物聯網這項新技術。該系統能夠實現對土壤墑情(土壤濕度)的長時間連續監測。每個小時農戶都能看到最新的數據。它解決了以前農戶肥水管理全憑感覺的問題,讓農戶自己就能用“數據”種田,實現科學化種田。
被過濾廣告陳道全表示,全市種植大戶向農業局申請,就免費獲得土壤墑情實時監測系統的賬號密碼,到時通過互聯網即可獲得農田土壤墑情實時數據,甚至通過打電話,也能獲得土壤墑情實時數據的短信推送,既省時又省力。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廣漢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新模式,利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實現了全市糧食產量“十三連增”。2014年,全市水稻最高畝產801公斤,小麥最高單產達587.4公斤、創德陽市新高,平均單產352公斤、名列全省第一,油菜最高單產達314.8公斤、創四川省最高單產紀錄,榮獲四川省政府“豐收杯”表彰。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與種子較勁的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
- 下一篇:秋播臨近各地嚴謹監測作物種子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









